工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介绍 >> 工学院

 


工学院始建于1993年,其前身是1949年创办的延边大学理工学部。工学院以“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为教学指导思想,旨在培养具有求实创新精神、较强综合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工程领域的科研、设计、开发、制造、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工学院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土木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建筑学、通信工程(中外合作办学)10个本科专业。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等2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土木水利、材料与化工等3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吉林省电子通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吉林省计算机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吉林省新型节能环保建材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大学生电子信息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专业是吉林省一流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校级一流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十四五”校级重点学科、基础学科。现有在编教职工122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35人,硕士生导师41人。现有在校学生3096人,其中,本科生2577人、硕士生166人、专科生353人。

工学院在办学过程中不断引进竞争机制,实行绩点学分制、双学位和辅修制、奖学金制等学籍管理和激励制度。新生入学成绩第一名者给予表彰和奖励,每年推荐10%的毕业生免试到国内外重点大学攻读学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可享受国家奖学金、吉林省奖学金、宁海奖学金、三星奖学金等34项特殊奖学金。

近几年,工学院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已经与韩国等国家所属重点高校建立了姊妹关系,促进学生交流学习并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出国深造的机会。为培养创新人才,学院大力支持学生开展“挑战杯”等科技创新和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大型竞赛,众多科技含量较高的作品在国家和省级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几年来,学院努力探索“创新型”工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深受社会好评。尤其是我院毕业生深受沿海地区外资企业的青睐,需求量逐年增长,其中部分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

学院咨询电话:0433-2733955 

1.工学院2023级专业分流工作实施细则.pdf 2.工学院2023级学生机械类第二轮专业分流工作实施细则.pdf 3.工学院2023级电子信息类第二轮专业分流工作实施细则.pdf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理念、国际视野、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在国内机械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具有跨文化素质的高水平工程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修养和工程素养,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备的自然科学与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持续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能使用现代工具分析和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具有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一定的组织与管理能力。符合条件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机械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控制工程基础。

就业前景:在机械、电子、交通、科研部门、教育行业从事教学、研究、开发、技术管理等工作。品学兼优的学生可以保送到国内外知名大学或本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东北,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理念、国际视野、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在国内农业机械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具有跨文化素质的高水平工程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社会责任感,具备农业生产学、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基础知识,接受农业生产过程机械化工艺设备及相关装备的设计制造、试验鉴定、选型配套、技术服务与推广、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熟悉农业工程领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具有绿色农业和智能农业理念,能适应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和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符合条件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机械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农业机械学、汽车拖拉机学、农机运用与管理。

就业前景:在机械、电子、交通、科研部门、高等学校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装备的检测,从事技术开发、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的设计与研究等应用技术工作及运营管理工作。 品学兼优的学生可以保送到国外继续深造,也可以保送到国内知名大学相关专业或本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电子信息工程/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人文修养、工程素养、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理念,系统地掌握自然科学和本专业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具备较强专业技术应用、工程实践、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团队协作及终身学习能力,能适应电子信息行业全球化、信息化、绿色化、服务化的发展趋势,能胜任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产品设计、研究开发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相关工作的高水平工程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经过五年左右的工作实践,达到如下目标:

目标1:具有健全的人格、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坚守工程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公众利益优先,能够从法律、社会、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角度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目标2:知晓电子信息工程行业规程规范,能独立和协同胜任电子设备制造、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施工和维护、系统调试与运行、保护与系统控制等方面的工程问题,能够取得相应工作岗位的资质或职称;

目标3:具备国际视野,适应团队工作环境,能与公众和同行等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目标4:能够跟踪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适应社会和技术发展,提高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和职场竞争力。符合毕业条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检测技术、微机与微控制器原理、数字芯片设计。

就业前景:主要在外资及合资企业、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及研究所从事与电子信息相关的研究、设计、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可推荐到国外大学继续深造,也可以保送到国内高校相关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通信工程/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认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边疆、覆盖东北、辐射全国,面向东北经济发展与通信网络建设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够在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的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通信网络部署及其优化等方向,从事生产制造、研发设计、测试维护及经营管理等工作,成为通信工程及其相关技术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经过五年左右的工作实践,达到如下目标:

目标1:具有健全的人格、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坚守工程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公众利益优先,能够从法律、社会、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角度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目标2:知晓通信技术行业规程规范,能独立和协同胜任通信设备开发、通信工程设计、施工和维护、系统调试与运行、保护与系统控制等方面的工程问题,能够取得相应工作岗位的资质或职称;

目标3:具备国际视野,适应团队工作环境,能与公众和同行等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目标4:能够跟踪通信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适应社会和技术发展,提高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和职场竞争力。符合毕业条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通信原理、通信电路与系统、通信网理论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磁场与电磁波、移动通信等。

就业前景:主要在研究所、高等院校、外资及合资企业、企事业单位从事与通信技术相关的研究、设计、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可推荐到国外大学继续深造,也可以保送到国内知名大学相关专业或本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理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设计和开发复杂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和人工智能应用系统能力的高水平工程应用型人才。符合毕业条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人工智能基础、机器学习等。

就业前景:主要在信息技术公司或事业单位、学校与科研部门、政府机关、信息处理与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和智能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管理以及综合应用等工作,也可进入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人工智能/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健康人格以及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工程、人文素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计算机领域基本理论知识,系统地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运用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模型和方法,设计智能信息感知、智能信息处理和智能系统的工程技术解决方案并胜任应用开发工作,具有跨文化、跨学科优势和国际化视野及竞争力的人工智能领域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符合毕业条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人工智能概论、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信息论基础、机器学习理论与技术、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数据分析与挖掘等。

就业前景:毕业后能够在IT公司、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研究、系统开发以及管理工作。品学兼优的学生可保送到国外继续深造,或保送到国内知名大学相关专业或本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土木工程/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数学及力学等基础知识和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及解决一般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土木工程领域从事科研、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修养、工程素养和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能面向未来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高水平工程应用型人才。符合毕业条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等。

就业前景:主要面向沿海城市、大中城市及本地区的建筑结构设计、建筑施工、科研管理、政府机关及外资企业等单位从事设计、施工、科研、开发、管理等工作。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可推荐到国外大学继续深造,也可以保送到国内知名大学相关专业或本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建筑学/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需要,围绕建筑学专业职业要求,具有较强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设计实践能力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创造性思维、开放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主要从事建筑设计、教学与研究、开发与管理等工作的高水平工程应用型人才。符合毕业条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力学、建筑构造、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设备、城市规划原理等。

就业前景:主要面向国内大中城市及本地区的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室内设计、建筑施工、科研管理部门及政府机关和外资企业等单位从事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室内设计、科研、开发、管理等工作。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基本定位,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结合区域内资源及生产加工特色,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具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养,能够在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制备、改性、成型加工及应用等领域从事工艺设计、生产管理、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具备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交流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辨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跨文化素养,适应高分子材料及相关领域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工程应用型人才。符合毕业条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研究方法、聚合物加工工程、高分子材料等。特色课程有:功能高分子材料、可再生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纳米科学与技术、绿色化学与化工、聚合物共混改性等。

就业前景:在复合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在科研、教学、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相关工作;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可推荐到国内外大学继续深造。

通信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与韩国湖西大学共同合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和通信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通信工程领域从事产品设计、研究开发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相关工作的高水平工程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修养、工程素养和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能适应通信行业全球化、信息化、绿色化、服务化的发展趋势,并引领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

主要课程:通信原理、通信电路与系统、通信网理论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磁场与电磁波、移动通信等。

就业前景:主要在研究所、高等院校、外资及合资企业、企事业单位从事与通信技术相关的研究、设计、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可推荐到国外合作大学和其他国外大学继续深造,也可以保送到国内知名大学相关专业或本校攻读硕士研究生。成绩优异者可免试推荐到国内知名高校或推荐到国外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