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延边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成立于2019年5月,其前身“地理系”始建于1949年。学院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区域生态安全与绿色文化”新兴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教学(地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地理科学(师范)、地理信息科学和环境科学三个本科专业。地理科学专业于2022年成功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地理学于2019年获批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同年,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获批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以顺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打造创新培养模式、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依托国内外优质资源,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多元化视角、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学院基于区位优势及学科特色,已与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韩国国立首尔大学、日本东京大、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以及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国家自然资源部第一、第二海洋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广泛开展紧密的学术交流合作和人才联合培养。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4人,学院湿地与生态教师团队获评第二批“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多人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等荣誉称号。现有本科生1049名,硕士研究生114名。近10年各专业本科生平均升学率为40%,毕业生签约率稳定在80%以上。

学院教学实验楼使用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拥有地质地貌实验室、环境生态实验室、土壤实验室、水文实验室、天文实验室、气象实验室、GIS实验室、环境工程实验室、环境化学实验室、环境生物实验室等实践教学设施。各类仪器2000余台件。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学院与地方企业、事业单位加强联系,拓宽本科毕业生就业渠道。目前,已与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ESRI易智瑞(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武汉中测晟图遥感技术有限公司、吉林省地矿测绘院、长白山东北亚植物园、珲春市密江乡等20余家公司、机构合作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

近年来,获批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年、地区科学基金项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目等,总经费2500余万元。目前,有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保护生态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龙井雷达站、长白山湿地与生态吉林省联合重点实验室、“图们江流域及日本海资源与环境”协同创新中心等13个科研平台(部级1个、省级8个、校级4个)。学院主(承)

办各类学术会议30余场,充分给学生们提供了了解学科前沿的平台。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学院将立足长白山-图们江地区,面向东北亚,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科研创新为保障,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咨询电话:0433-2734227、0433-8175105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2023级大类培养与专业分流工作方案.pdf

 

地理科学类

地理科学类设有地理科学专业(师范)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于二年级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现代地理学基础理论扎实、基本知识全面、基本技能熟练,适应现代地理教学发展需要,熟悉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并通过地理学的基础知识,打好专业分选的基础。

主要课程:地球概论、地理学导论、自然地理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概论、人文地理学。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人文地理实习、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地理科学(师范)(珲春校区)/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地理教育改革发展的人才需求,立足延边、服务东北、面向全国,培养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社会责任感、优良的师德修养和地理情怀、深厚的人文与 科学底蕴、扎实的地理专业基础、宽广的地理视野、系统地理思维,具备较强的教研素质、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 胜任中学教育岗位地理教学、教学研究及教育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骨干地理教师。

主要课程:城市地理学、景观生态学、旅游地理学、文化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中学生认知与学习、教育学原理、教师语言与书写技能、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中学学科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中学生心理辅导、班级管理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微格教学、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人文地理实习、地质地貌野外实习、经济地理实习、生物地理野外实习、地理综合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

就业前景:高等和中等学校、科研部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品学兼优者可继续在本学科攻读硕士,也可选派到国内外大学继续深造。


地理信息科学(珲春校区)/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基于当今社会对地理信息人才的需求,培养的学生应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分析方法和应用技能;掌握一定的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技术和测绘基本技能,具备运用传统方法和现代技术进行地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具备利用遥感(RS)、卫星定位导航(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和方法解决地学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索精神、宏观思维、逻辑思辨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素质。旨在培养能够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在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从事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与开发、遥感数据处理、电子地图制作、地理大数据采集、人工智能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空间数据采集与管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GIS空间分析、GIS应用开发、海洋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遥感、自然灾害与遥感监测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地图学综合实习、测量实习、GIS应用实习、遥感野外综合实习、3S综合实习、GIS企业见习、毕业实习等。

就业前景:自然资源、国土空间规划、环境保护等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电子地图、数字城市、大地测量等IT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品学兼优者可继续在本学科攻读硕士,也可选派到国内外大学继续深造。


环境科学(珲春校区)/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环境科学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学生具备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等领域的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能够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并进行研究,了解大气、水和土壤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初步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能在政府、企事业、科研机构从事环境污染治理、环境监测与分析、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管理等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主要课程: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土壤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数据分析方法、环境法学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植物学实习、环境学实习、环境生态学实习、环境微生物学实习、环境生物学实习、环境地学实习、环境土壤学实习、环境监测与工程实习、环境影响评价实习、课题组活动、毕业论文等。

就业前景: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品学兼优者可继续在本学科攻读硕士,也可选派到国内外大学继续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