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情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报考指南 >> 就业情况

近年来,我校本专科毕业生,生源地涵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就业流向主要分为:

1.签约。就业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单位性质主要集中在各类企业单位和机关事业单位;行业布局与学校专业设置及培养定位相契合,主要集中在“卫生和社会工作”领域、“教育”领域和“制造业”领域

2.升学,分为境内升学和境外留学。国内升学的毕业生主要流向了本校、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境外留学主要分布在10个国家,韩国和日本留学比例较高;

3.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逐年提高。就业趋于多元化,为多个行业贡献人才,主要集中在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教育业、制造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行业。国内读研比例持续上升,读研院校集中在“双一流高校”。就业指导效果趋好,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满意度呈上升趋势。

就业优势和特点:

延边大学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立足学校实际,建立“0433”特色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一)推动实现“培养-需求、校-地-企”“0”距离

1.深化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0”距离。推动“走出去”战略持续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健全常态化校、院两级领导带队走访机制,以实地走访为主,推进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广泛开拓就业渠道,打通需求供给良性循环,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0”距离。

2.全面加大交流合作力度,实现校地企三方“0”距离衔接。落实“请进来”战略,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共同发展”为原则,深化与各地政府和人社、人才部门的联系合作,邀请有关部门组织用人单位,带岗位、带政策走进校园开展就业引导、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政策宣传,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支持保障,真正实现校地企三方“0”距离衔接。

(二)系统把握“春-夏-秋-冬”“4”个阶段

1.把握就业工作“横向”连贯性。构建“综合大型+地区行业+精品专项”招聘活动体系,采用“线上+线下”开展有连贯性的就业服务,贯穿毕业学年全过程,做到“日日有推送、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专场、季季有主题”,好就业工作的全面展开。

2.把握就业工作“纵向”深入性。按照“春季攻坚”“夏季冲刺”“秋季校招”“寒假暖心四个阶段的时间安排,针对各个阶段就业工作重点要点,分别制定互有衔接、互有针对的工作方案做好就业工作的深入展开。

(三)科学构建“管理-资源-指导”“3”位一体工作体系

1.完善科学管理体系,健全就业工作机制。落实“一把手”工程,完善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双组长”负责制,构建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分管领导靠前指挥、齐抓共管促就业的组织机制。深化“以学校为主导、以学院为主体”的两级管理机制,形成“全员重视、全员支持、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新格局。

2.深挖基层资源潜力,发挥政策性岗位优势。深入挖掘基层医疗卫生、社会工作、司法辅助等就业机会,配合有关部门落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组织实施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

3.加强就业指导,精准帮扶困难群体。学校构建“强信心”的就业指导和“暖人心”的帮扶服务体系将就业指导融入思政课、专业课,推进就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深度融合,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切实提升毕业生求职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面向重点群体毕业生落实“一人一案”“一生一策”,优先提供指导服务、优先推荐就业岗位、优先开展培训和就业实习,实行“经济上帮扶、信息上关注、心理上疏导”三位一体扶持措施。

(四)有效聚力“大力宣传-广树榜样-工作激励”“3”个抓手

1.以强化宣传为抓手,激发毕业学子就业热情。依托校园媒体、网络媒体,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各行业产业及其相关需求情况,精心制作就业工作简报,通过共享经验做法,展现学校就业工作实时动态。密切关注国家、省级和地方政策性岗位招录招聘工作,大力宣传各地人才引进政策、毕业生就业政策,做好政策提醒与解读。

2.以广树榜样为抓手,充分发挥朋辈示范作用。深入挖掘学校先进就业人物事迹,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建立校友资源网络,通过校友会等渠道,利用校友在各行各业的影响力,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帮助。

3.以激励机制为抓手,激发基层工作能动性。建立学校就业工作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激励和调动全体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